欄目導航

行業聚焦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行業聚焦
【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這份防范非法集資指南請收好!
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普法   作者:   發布時間:2023-6-20 8:30:00

“ 低門檻、零風險、高利息、日返息”

面對這么多的誘惑您是否動心過?

千萬警惕!

這些都是非法集資的“障眼法”!

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

什么是非法集資?

如何防范非法集資?

避免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什么是非法集資?

       

        根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

       

       非法集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非法集資行為需同時具備三要件:一是“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即非法性;二是“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即利誘性;三是“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即社會性。

       非法集資有哪些常見騙術?

       騙術一:投資類集資

       不法分子以投資理財為由,向消費者承諾無風險、有擔保、高收益,公開向社會進行宣傳以此吸收公眾資金,更有些不法分子通過虛構投資項目或偽裝成借款人,直接向消費者進行集資詐騙。

       騙術二:網貸類集資

       不法分子通過網貸平臺將消費者的需求編造成虛假項目以此吸引消費者,并運用借新還舊的騙局形式,向消費者發布大量信息并吸收資金,以達到集資目的。

       騙術三:養老類集資

       不法分子以“建設養老院,快樂養老、安度晚年”等相關養老項目及口號騙取老年人的信任,并承諾會給予高額回報且投資后可低價享受優質養老服務,誘使老年群眾加盟投資。

       騙術四:房地產集資

       某些不法房地產企業在房屋項目尚未獲得許可或有些房屋土地還未進行開發建設時,便虛構可以內部購買、發放會員卡等形式,變相向消費者進行兜售以達到融資目的,更有部分地區存在“一房多賣”的情況發生。

       騙術五:理財類集資

       不法分子通常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等新名詞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假稱為新的金融產品或利用加盟、代理、專賣等經營方式迷惑消費者,使消費者失去判斷能力,以達到集資的目的。

       溫馨提示

       一是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息“保險”、高息“理財”,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二是不被小禮品打動,不接收“先返息”之類的誘餌,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三是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不接收從業人員個人出具的任何收據、欠條;四是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


地址:山東省濱州市黃河五路259號
電話:0543-5082988
傳真:0543-5082987
Copyright © 濱州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魯ICP備2022004507號]
魯公網安備 37160202000688號
{关键词}